请登陆后台添加(banner)标题

请登陆后台添加(banner)标题

公告

新闻动态

医药市场格局重构 药企人事变动频繁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9-02-27 * 浏览 : 28

    制药企业们的高管离职潮来了?

    近日,雅培药品部中国区总经理变成了金方千。而在这之前的几日,葛兰素史克方面传出消息,其董事长菲利普·汉普顿计划离职;诺华肿瘤(中国)现任总经理戴崇德 (DidierDargent)也将离任……


    记者根据各上市药企发布的公告不完全统计,在2019年1月以来,就有39家上市药企发布人事公告,其中大有或因个人原因和工作变动而离职并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的药企高管。


   医药行业的变革正逐渐映射在行业中的每一家企业和每一个中高层管理者身上。“就像恐龙灭绝一样,当外部的气候、生态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如果环境中的个体不选择进化,那就真的会被淘汰掉。”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副总监刘喜告诉记者。


    在“一致性评价“、“4+7带量采购”、《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等一系列药政的驱动下,中国医药市场格局正在不断重构,前述政策也同样带来了医药行业大洗牌的机遇。而这其中的机遇与变革正改变和重构着目前整个医药行业的格局。


    中高管人事变动

    从记者统计的制药企业人员离职情况来看,离职人员们大都集中在中高层,当然,这一现象也并不局限于外资药企身上,国内制药企业们的高管变化也非常频繁。


    1月8日,葛兰素史克宣布中国总经理魏廉昇被任命为洲际及新兴市场肿瘤业务战略副总裁。同日,葵花药业公告,聘任关一为公司总经理。近日,诺华肿瘤宣布诺华肿瘤(中国)现任总经理戴崇德将离任,同时诺华肿瘤血液及罕见病市场部负责人任学智由于个人职业发展原因离开诺华。随后,现代制药公告,刘存周、章建辉、杨逢奇因工作原因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辞职申请,请求辞去公司董事及董事会相应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同时,药明康德也公告称,胡正国辞任公司首席财务官职务,但仍继续担任公司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战略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华北制药公告称,李喜柱因工作原因申请辞去公司总经济师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以及近日再度传出的葛兰素史克董事长计划离职……


    事实上,制药企业们的中高管人事变动去年已经开始,一份医药行业内的统计名单显示,仅仅2018年10月,就有38家制药企业发布人事公告。其中31名高管辞职。包括辉瑞的首席执行官晏瑞德、复星医药的副总裁石加珏、华大基因的董事王俊、和佳股份的副总裁田秀荣、江中药业的董事暨总经理邓跃华……“去年到现在,制药企业们的人事变动确实与往年相比更为频繁。”有多位生物医药行业投资人都对记者发出如此感叹。


    纵观药企高管变动事由,一部分是因为个人原因、到达退休年龄。例如新华制药的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及董事会发展战略委员会委员赵斌就因年龄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职务,并且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但绝大部分人员变动的原因却也体现出企业产品管线结构的调整与改变。“不同类型的药企人员变动,包括业务调整的原因和方向都是截然不同的。”刘喜分析,对于跨国巨头药企来说,人员变动和事业部调整可能是因为在砍去大树上的多余枝桠,可以使得公司将力量集中在推广可以给公司带来更大利润的新药上,所以可能会选择将一块业务整体裁撤掉或者转卖给中国本土的药企。


    而对于中国本土新药研发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资本寒冬”可能是公司选择进行人员变动和业务调整的重要原因。自国家对基金备案的严格管理以来,下游的一些创新药研发企业募不到资,资金链紧张,所以也会做出裁撤业务的举动,自然就会有高管离职、人员变动频繁这样的现象。


    而对于国内仿制药工业制药企业来说,将自己的销售、市场部门进行缩减更像是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对于普通仿制药企业中的研发人员来说,他们之前的工作更多是临床实验、报批,而在‘带量采购’这样利益倒逼的机制下,仿制药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而随着‘代金销售‘这样原有销售模式逐渐消失,研发人员和市场代表都会面临危机。”刘喜称。



“小马过河”

    关于近期制药企业们中高管理层人员的大幅变动情况,石药一位高层分析,这和行业的发展,市场变化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


    近些年来,医改政策的推动,包括基本药物制度、抗癌药降价、带量采购等等政策的实施,使得制药企业们不断重塑业务格局,有的企业聚焦优势领域,逐渐出售不算强势的业务领域,这样随着业务格局的变化,人员不断分散便成为趋势。


    医药行业也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情况。以目前来看,巨头药企可能占据体量优势,但由于医药行业的政策性强这一特点,体量上的差距完全可能因为政策方向的改变而被快速抹平。


    而对于受到“一致性评价”、“4+7带量采购”等政策冲击最大的仿制药企业来说改变势不可挡。随着一致性评价的广泛开展,带量采购的逐渐常规化,仿制药利润将越来越低,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仿制药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民生证券的研报也指出,在长期来看,药企的创新转型势在必行,已完成原始利润积累,并已展开创新药布局的公司将最终脱颖而出。“一致性评价“、“4+7带量采购”等一系列医改政策对于不同类型的药企来说更像是“小马过河”。驮着面回家的时候的小马想要渡过湍急的河流,分别向小松鼠和大水牛询问河的深浅问题时,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而对于药企来说,医改政策对于自身的冲击也因各生物医药企业产品管线和事业部架构而有所不同。


    一家以中药和健康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上市药企高管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并未受到医改政策影响,公司的核心团队也十分稳定。对于公司来说,现阶段较为渴求的人才是互联网人才,“我们会更多的考虑药品销售渠道变革的问题,希望吸纳互联网技术人才,布局药品新零售。”


    一家以出口原料药并涉及仿制药业务的上市药企也向记者表示,公司正在考虑招收一些从外资企业或者是创新药巨头企业离职的人才,“要改变、要创新我觉得已经是行业内的一个普遍共识,但是这个路具体怎么走,还是要慢慢摸索。”


    神威药业人事认为,随着政策的推动,以及市场竞争的自主调整,中国医药市场格局的重构将进入到深层次的状态中,如药企们随着各自核心优势业务的更加聚焦,人才的流动在一个侧面影响和推动着行业生态运行规则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