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中药饮片的中场战事
5年前,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系的王晶娟教授团队申报了“国家中药材和中成药标准化项目”相关课题,政策和资金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让她预感到,行业的春天似乎快要到来。
3年前,飞检任务落地各地食药监,中药饮片企业一时间成为曝出问题的重灾区,来自中华四大药都之首——亳州的小老板胡小兵深感苦不堪言:“完全按照GMP要求干赔钱,不按照GMP要求干风险高,出路究竟在哪里?!!!”
2年前,资深中药饮片企业北京鹤延龄药业成立国老科技,主攻电商渠道和海外市场,在此之前,这家老牌企业已经整整低调了20多年,如今站上风口,负责人罗苗感受到了一股空前爆发的力量……
中药饮片是位于中药材和中成药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短短几年之内,它享受着政策利好的倾斜又经历着最严监管的阵痛;赶上了中医药复兴的繁荣又面临着层出不穷的质疑;从业者高喊溯本逐源又必须努力赶追互联网的风口……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中药饮片争夺市场,一场关于品质、技术、品牌、渠道和资本的战争帷幕已经徐徐拉开。
1、烽烟四起!群雄逐鹿抢夺市场蛋糕
龙头企业想要一统江湖,无奈回过头来,早已群雄逐鹿蚕食其商业版图。
康美爆雷后,无数投资人表示震怒,然而愤懑之余,不少人又难掩遗憾、惋惜地表示:“中药饮片必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个行业充满投资前景,从产业布局来看,康美曾一度最被看好。”
的确,作为行业龙头,康美药业在中药饮片的种植、生产、加工、流通、使用等全产业链的布局为行业搭建了一个示范蓝图。同时,其率先提出的以智慧药房、智慧药柜为抓手,以“药葫芦”为服务平台,打造高粘性C端商业模式为中药饮片制造企业转型大健康更是起到了引领作用。
如今,康美药业在资本市场折戟沉沙之后想要回归主业,实现大兵突围。然而,迎来增速拐点的中药饮片市场早已烽烟四起。
正如王晶娟教授所预感的一样,中药饮片近年来在政策利好的特殊待遇下,迎来了行业春天,在去除“以药养医”的大环境下,中药饮片不仅仍然享受着药品加成的福利,还不受药占比政策限制,作为国家基药,中药饮片更是属于医保甲类范畴……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驱动都让“待遇丰厚”的中药饮片成为医院的心头好,极大地激发了其市场潜力。数据统计,预计2020年,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可达到3912亿元。
如此庞大的市场蛋糕,即使有雄踞一方的霸主,也难免有人前赴后继展开攻势。
据了解,目前除了广印堂、新荷花等企业早已出手布局中药饮片全产业链,工业企业天士力、商业企业九州通、瑞康制药也纷纷下场,通过内生和外延两方面不断扩张。
数据来源:《2018中药材与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状况报告》
而对于一个需要持续生产力的行业来说,有“药材”显然不够,只有在同品类下进行市场细分,用多样化、人性化的需求,完成对目标市场的分层才能走得更远。
因此,创新型中药饮片开始异军突起。其中,天江药业凭借服用方便、剂量准确的中药配方颗粒牢牢占据消费转型市场;中智药业主打易吸收、起效快的破壁饮片(超微饮片),并以“草晶华”品牌迅速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成为创新突围的表率。
而另一边,跨界转型者也纷纷加入战局。
不久前,华润三九旗下的中药精致饮片上市,为其在中医药市场的整体布局落下关键一子。仔细翻看华润三九的业务领域我们可以发现,其除了在OTC产品上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同时还布局了叁附注射液、叁麦注射液、华蟾素等多个中药注射剂产品,“因此在中药注射剂饱受争议的境况下,品牌中成药和不受药品加成限制的中药饮片就成为了企业长期看好的方向”,王晶娟教授对此解读到。
如果说华润三九的入局是顺势而为,那么海思科的跨界似乎多了一些迫不得已的滋味。
今年6月,海思科宣布投资8000万筹建中药饮片生产线,这样的跨界在仿创结合的国内化药企业中极为少见,究其原因,海思科负责人坦言,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新药研发、市场份额、药品降价等巨大风险。因此,选择前景广阔又享受政策倾斜的中药饮片押宝未来,或许不那么冒险。
此外,还有报道称甚至一些代理商都已经嗅到商机,转型成为中药饮片创业者想要分一杯羹,这一系列的举动,是跨界、转型、扩张亦或是投机?有待市场检验。
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已经高达2210家,在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中占比高达28.6%,竞争愈演愈烈。
2、价值回归!开辟海内外健康消费新战场
谈及烽烟四起的竞争格局,罗苗显得格外从容:“中医药行业是人类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载体,我们欢迎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中药饮片的事业当中来”。
罗苗的淡定和自信来源于“溯源中药”、“价值回归” 的行业大趋势,成立于1995年的鹤延龄药业,20多年内已经建成了国内乃至全球最全的道地药材产品线,并通过完善了“溯源系统”、“品控系统”、“药材古法鉴定“等手段有效地把控全国授权的药材基地的药材质量。在她看来,中药饮片质量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才是根本,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程可溯源、品质看得见的方式会让这个良莠不齐的行业进行大洗牌。
除了资源上的较量,随着大健康产业的消费升级和“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传播,越来越多中药饮片企业将目光瞄准了用移动互联网链接一切海内外健康消费需求的新战场。
鉴于中药材的农副产品和部分中药品种的药食同源属性,老牌传统企业开始通过电商渠道、社群营销等渠道将一系列煮粥煲汤、泡酒煎汤、温水冲饮、泡茶冲饮等引药入膳的滋补养生产品送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除此以外,中药饮片出海也成为他们的一桩大生意,不少中药饮片企业走出国门后,通过与境外地区中医药企业建立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以联合推出中药理疗养生馆的方式来推广中药材理疗系统,除此以外,定制养生专属药膳、提倡实地采药也都是他们攻占海外市场的重要战略。
数据来源:《2018中药材与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状况报告》
然而,从整体上来看(如上图),2015—2018年,我国中药材/饮片出口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出口只占国内中成药生产总量的1/3500000~1/3800000,占比极小,究其原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除了目前国际市场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有待提高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整个中药饮片行业目前仍缺少黄金单品,就像健胃消食片成就了江中,汇仁肾宝成就了汇仁。对于中药饮片而言,以出售原材料为主的商业模式附加值极为有限,能否像法国葡萄酒、韩国高丽参那样,在优质产品的基础上挖掘更高的附加值是罗苗等资深从业者探索努力的新方向。
3、争议不断!中药饮片如何严把质量关
如果说中药饮片企业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是一场“恶战”,面对新版图的扩张是一场“突围战”,那么面对越来越严的质量要求和监管政策则是一场“生死战”。
前段时间,中药饮片过了保质期还在售的新闻在网上讨论得沸沸扬扬,其中关于中药饮片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对中药饮片的保质期做出明确规定引发巨大争议。
“中药饮片应选用能保证其贮存和运输期间质量的包装材料或容器。包装必须印有或者贴有标签,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执行标准,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必须注明药品批准文号”。的确,从GMP附录里药饮片第三十三条法规显示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法规对饮片确实没有有效期要求。
事实上,关于中药饮片包装是否应有保质期的问题在业内讨论已久。“有人认为天南地北气候各异,因此各地的中药材质量不一,同一种药材都无法制定统一标准,更何况我国现有的中药材资源种类多达12807种,中药饮片在品种细分之后则更数不胜数。”
“那么,中药饮片的质量真的就只能内行看门道了吗?
其实不然,在王晶娟教授看来,中药饮片是性味产品,其功效与其外观特征、干燥程度、粉质、油脂甚至气味都密切相关,因此中药饮片即使没有明确的保质期,也是可以根据地域条件设定适宜的储存期,比如南方地区的枸杞子,夏季开封后短时间内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引起变黑结块等变质现象,就建议不要使用了;而薄荷、砂仁等芳香类药材,香味散去就意味着功效严重减弱了。
中药饮片的产品质量接受着越来越严的市场检验,中药饮片的生产企业们也在GMP认证、飞检等政策下经历着越来越严的审核检验。据报道,2018年,全国共收回224张GMP证书,其中,中药饮片行业收回96张,占总量的比重高达43%。
为何飞检来临,受伤的总是中药饮片?
有专家认为,一方面是中药饮片行业目前的确存在大量造假、掺假的不良分子,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药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其很难去适应审核标准。以连翘为例,根据采收时间不同有青翘和老翘之分,临床上主要使用老翘,但是青翘检测含量比较高容易通过标准,老翘的含量低则相反,如果厂家按照规定大量采购青连翘通过标准,那么临床疗效减弱又会导致市场流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厂家也是左右为难,叫苦不迭。
数据来源:新浪医药根据公开信息综合整理
关于未来
中药有数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王晶娟教授看来,中药疗效绝不是“1+1=2”的事情,传统的地道药材和古法炮制的方法结合的疗效很难用现代科技和标准去一概而论地衡量的,这些困局也正是目前中药饮片质量把控的难点,正如2018年国家药监局局长焦红在“中药饮片监管工作座谈会”上所提到的:“中药饮片监管需要各方协同努力,形成共推机制。”
我们可以看到相关法律法规在逐渐升级优化(如上图),我们也期望当这些困局逐渐打开时——
企业能够在严峻的监管环境中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生存途径并真正长期获益,
政府可以利用监管大棒切实地规范行业秩序和产品质量,
百姓可以吃到真正放心的药材,实现医健合一,滋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