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医改任务公布:医保支付、药品采购将有大动作
2020年医改任务公布。
据央视新闻报道,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9份重磅文件,其中提到了《关于深化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
按照会议部署,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严密有力的基金管理机制、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优化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都是接下来医改持续推进的重点任务。
结合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医改经验的通知,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几年中,同病同支付标准,药品耗材领域的集中采购、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改革措施将加快落地。
由此也将形成药价的持续降低、医务人员薪酬大幅上涨、大批医药代表转型或转行等变化。在三明医改试点最前沿的县城,公立医院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已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从全国范围看国家医保局组建以来,通过带量采购、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医保谈判,药械价格持续走低成效非常明显,营销模式的转变也已出现端倪。近期新一轮医保谈判结果公示,作为历史最大规模的医保谈判,也将使更多临床急需药救命药大幅降价。新一轮带量采购也将启动。
未来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持续推进,分析人士指出,医药行业还将迎来更为强劲的疾风骤雨。
同病同价 DRG等要革经销商的命
医保部门握紧“钱袋子”,把有限基金用在刀刃上仍是重头戏。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指出,医疗保障制度是民生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保障基本、促进公平、稳健持续的原则,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健全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健全严密有力的基金监管机制,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优化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加快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这意味着,通过“同病同价”的医保支付改革以及加强基金监管等措施,医保部门将牢牢握紧“钱袋子”。
医保基金贡献了医疗机构60%以上的收入,因此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直被认为是调整公立医院用药结构,解决滥用药、大处方、带金销售等问题的关键。其背后是行业的变革。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张振忠就曾表示,DRG要革的就是医药经销商的命。
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已经提出要在2020年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包括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
北京、上海等地前期的DRG试点也确实证实了手段确有其效用。其中浙江金华实施一年将基金增长控制在7%还曾引起高层关注。
然而,由于医保支付制度没有跟上,医院水平参差不齐、医院管理层、各部门、患者间配合存在瑕疵等问题,上述工作一直推进缓慢,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019年以来,国家层面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视程度加深。5月份,参与更大规模DRG试点的30个城市名单公布;9月28日,山东省宣布全省跟进试点。
未来在医保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成为医改重点的基础上,医药行业的革命恐怕真的要爆发了。
带量采购 更多药品面临大降价
而针对国家层面强调的医药供给侧改革,分析人士认为,带量采购倒逼降价,医药行业的产业净化升级、落后产能淘汰将持续并加强。
据报道,11月27日,新一轮4+7带量采购座谈会在上海召开。默克、拜耳、石药、赛诺菲、科伦、恒瑞、正大天晴、齐鲁等8家企业,以及RDPAC等协会参会。预计将根据讨论结果确定新的带量采购品种目录。针对更多品种的大“砍价”即将启动。
按照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前不久发文要求,须在2020年9月底前实施的地方版带量采购,早已在江西、湖南、河北、武汉等省、市实施,其中湖北省武汉市的探索还得到了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的肯定。
首批带量采购扩围结果也将在年底前集中落地执行。
在耗材领域,集中采购改革力度也将加强,按照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部署,2020年9月底前,至少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率先探索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临床使用成熟、多家企业生产的高值医用耗材实施带量采购。
可以看到,在医改的”前沿阵地“福建三明,藉由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患者医疗负担已经大幅降低。
在三明的尤溪县,2018年公立医院的次均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为141.52和4302.6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62.78元、1699.58元。对比2014年,2018年进口支架的单价降低了1.2万元,降幅约43%;阿司匹林(30片/盒)的价格也由30元降至了7元。
在药械价格腰斩的背后,是医药行业整体的变革,销售部门更是首当其冲。按照三明医改“操盘手”詹积富的设想,曾经与带金销售最接近的300万药代将面临转型、淘汰。而随着一致性评价等更多改革措施的落地,行业预计至少四分之三的药品生产企业将遭淘汰。